现在一说起中国海军,国人们个个都是翘起大拇指,是无比的自豪与骄傲,随着航母、中华神盾舰、“高邮湖”综合补给舰、093A级攻击型核潜艇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海军装备的入列,中国海军的实力俨然已是位居世界前列,是为海军强国,并具备了远洋作战能力。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进口到自制,从近海到远海,新中国海军只用了七十余年的时间。俗话说得好“五年陆军、十年空军、百年海军”,要想建立起一支真正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强大海军,没有百年的积攒,这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海军是一个技术性兵种,无论是装备,还是士兵,都是需要技术的支撑,尤其是装备,驱逐舰、航母、潜艇等等装备的自制和建造,这都是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工业、科技体系,及先进的自研技术和成熟的制造技术,只有拥有这些才能支撑起海军装备的研制,而这些都是需要长时间地积累的。
中国海军能用七十余年的时间,就走完他国百年征程,这之中离不开刘华清(“中国航母之父”)、黄旭华(中国核舰艇之父)、马明伟(动力与电气工程专家,攻克潜艇动力核心技术,研制潜艇用国产12相整流发电机)、罗阳(歼-15舰载机总设计师)、笪良龙(海洋水声环境工程专家,在海洋水声环境领域有突出贡献)、潘镜芙(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领导了我国自行建造的第一艘导弹驱逐舰“济南”号的设计工作)、徐青(055型驱逐舰总设计师)等海军功臣的拼搏与奋斗。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有了今时今日之强大中国海军。
中国海军—辽宁号航母
同时,新中国海军的建立,这也离不开一个人的努力,他就是新中国海军创始人之一张学思将军。
1949年5月,周总理在北京中南海接见张学思将军,并与他说道:"毛主席提出新中国不仅要有强大的陆军,还要建设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军委决定调你参加建设海军,负责筹办一所人民海军的“黄埔军校”,这样海军才有发展的资本。",张学思听后,有点犹豫地说道:“我对海军很感兴趣,但怕担不起这个重任啊!”。
“这个决定得到了毛主席的批准,还要安排你参加中国军事代表团,直接到苏联学习建设海军学校的经验”,周总理这般说到。张学思听后十分感动地说道:“十分感谢毛主席、周副主席对我做了如此周到的安排,我坚决执行中央的决定”。
就这样,张学思加入到了创建新中国海军的行列中,为海军的筹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11月22日,中央军委根据张学思将军的报告,批准以安东海军学校为基础,在大连老虎滩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校,由张学思将军任副校长兼副政委并主持海军学校日常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校就是新中国最早的海军学校。
张学思将军与妻子谢雪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校就是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和海军工程大学的前身。海军工程大学、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两所学院被誉为是新中国“海军军官摇篮”,后者更是被誉为“中国海军的黄埔军校”。
海军工程大学直至今日承担起了海军31.5%本科和41.5%研究生教育培养任务,为海军培养出了10万余名高素质军事人才,走出了近百位共和国将军和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为海军培养出了200多名将军、数千名舰艇长、数以万计的各级军政指挥员和众多知名海军专家、教授,现今水面舰艇部队80%以上的舰艇长均毕业于大连舰艇学院。
可以这么说,新中国海军能够建立并成为世界强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和海军工程大学功不可没的,而作为学院的创始人之一,张学思将军更是功绩卓越,是为中国海军的功勋元老。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1916年1月6日,张学思出生在辽宁沈阳,他的父亲就是民国大名鼎鼎的“东北王”张作霖。
张作霖,熟悉民国历史的对他都不会陌生,虎踞东北十余年,盛时势力范围辐射至辽、吉、黑、直、鲁、皖、苏等数省,所统奉军是当时全国排名前列的强军,有吨位全国第一的东北海军,有全国唯一成建制的坦克部队,有全国飞机数量最多的东北空军,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东三省兵工厂,借着这雄厚的资本、强悍的军事实力,张作霖最终成为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代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
张学思作为张作霖的第四子,他从小就是锦衣玉食,不愁吃更不愁穿,享受的都是当时最好的待遇。然而,奢侈的生活并没有腐化张学思将军的内心,他从小就懂得关心劳苦大众的生活,并立志要改变积贫积弱的中国。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张学思还在北京读书,此时眼见山河破碎,国土被日寇践踏,张将军内心是十分悲痛,他痛恨帝国主义的侵略,也厌恶旧军阀的无能,为了拯救中国,他开始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探求救国之道。
1933年4月,18岁的张学思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位光荣的共产党员,不久受党组织委派,借助张作霖四子的身份前往廊坊东北军六十七军特务大队做兵运工作。9月,在兄长张学良的安排下,张学思前往南京中央军校第十期预备班深造,为今后的从军做准备。
张学思将军
1936年12月12日,为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与我党一同抗日,张学良将军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了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此时,远在南京的张学思受到牵连,被南京当局逮捕,当然因张学良和东北军的关系,张学思虽被逮捕,但国民党当局并未对他动刑,只是将其扣押,限制其自由。
12月24日,在我党的调解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蒋介石签订六项协议,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次日张学良亲自陪同蒋介石回南京。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思被南京当局释放,并继续在中央军校学习。1937年,张学思毕业后就进入到东北军,任东北军第五十三军任见习排长、上尉参谋。
同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抗日战争随之全面爆发。此时,张学思受党中央指派,先后到上海、南京、武汉等地联络东北军旧部,积极营救张学良。不久,张学思在溪口见到了张学良,张学良告诉他:“要多看进步书,回东北军去,依靠共产党,将抗战进行到底。”。
西安事变纪念馆
1938年10月,鉴于蒋介石一直在暗地分裂东北军,将其缩编并调往豫、皖、苏等国民党核心统治区进行监视,我党为避免张学思将军被蒋介石针对,遂将其调往延安,后张学思入马列学院学习。
来到延安后,张学思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当时毛主席一听他的名字就猜到他就是张学良的弟弟,便打趣地问道:“来到延安感觉如何,需不需要零花钱?”,张学思一听便知主席在说笑,脸红地回道:“主席,您可千万别再把我当成公子哥了!”,主席听到张学思坚定地回道,连夸他是一个经受得住考验的共产党员。
1940年,张学思从马列学院毕业,奉命前往晋察冀根据地工作,后任冀中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先后参加了1941年春季、秋季反“扫荡”,1942年五一反“扫荡”、威县掌史村突围战等对日战斗。
1943年,张学思任冀中军区副参谋长兼作战科科长、晋察冀军区参谋处长。次年,调任任晋察冀军区平西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与组织指挥了平西地区1945年春夏季攻势作战。
周总理和张学思将军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决定从苏联的手中接管东北,考虑到东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处于张学思将军家族的统治之下,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并稳定东北,我党就决定将张学思将军调往东北,先后任辽宁省政府主席、辽宁军区司令,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辽东办事处主任等职,这时张学思将军才29岁,真的是年少有为啊!
1949年春天,我党解放全国指日可待。一天,张学思在收音机里听到了国民党海军王牌巡洋舰“重庆号”起义的消息,是兴奋得跳了起来,对自己的妻子谢雪萍说道:“这下咱们解放军很快就有海军了”。谢雪萍听后,笑着说道:“看你高兴的,说不定中央会派你去海军”。张学思答道:“这不是没有可能,我对海军本来就很有兴趣。”。
2个月后,张学思将军想去海军的想法果然成真。此时,毛主席为了落实“长江要过,海军要建”的战略方针,任命张爱萍将军在华东组建海军,同时为了尽快培养海军指挥人才,决定组建海军学校,并将遴选海军学校校长的任务交给了周总理。周总理接到任务后,经过慎重的考虑,最终决定让张学思负责筹建海军学校。
毛主席对总理推荐张学思将军来负责筹建海军学校,很是认可,他说:“我在延安同他谈过话,他是一个有理想的军人,可以胜任这个差使。”。
毛主席与张学思将军亲切握手
8月1日,张学思随代表团前往苏联访问。在前往苏联的前一天,毛主席、周总理接见了即将访问苏联的代表团,主席颇为动容地与张学思等代表团成员说道:“清朝开拓近代教育是成功的,培养了不少海军人才,创建了先进的海军舰队。我们要有强大的国防和繁荣的经济,急需的是人才。我们不仅要学习苏联海军,也要学习西方海军的先进经验。”。
8月25日,张学思回到祖国,随团回来的还有以克洛契柯夫为首的87位苏联海军教育专家,他们负责协助中国组建海军学校。
9月21日,张学思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海军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中途休息的时候,毛主席特意找到张学思,同他进行了深切地交谈,主席说:
“100多年来,帝国主义都是从海上侵略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你要好好学习。筹建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任务很重啊!海军是一个不同于陆军的军种。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讲:‘培养陆军之将才困难,水师之将才尤难。一个舰长关系着全船之生死’。海军人才,不仅要爱国、爱人民,还要爱岛屿、爱军舰、爱海洋,树立以海为家的思想。”。
张学思听后,是坚定地说道:“我们—定能建设起强大的人民海军。我今年33岁,我决心再钻研30年海军!”。
中国海军
原本党中央是想让张学思担任海军学校的校长,但是张学思考虑到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地位重要,意义重大,便向军委和聂荣臻元帅打报告:“建军和建校历来都是一致的。新组建的海军学校校长最好由海军司令员亲自担任。建议军委任命肖劲光司令员兼任校长,我任副校长。”。之后,毛主席、周总理等党中央领导经过慎重决议,决定采纳张学思的建议。
11月22日,中央军委批准了张学思在大连老虎滩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校的报告,并下达命令:“确立“学习苏联经验、办正规海军学校”的方针,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校”,行使军级职权,任命肖劲光为校长兼政委,张学思为副校长兼副政委。”,任命张学思为副校长兼副政委,负责主持海军学校日常工作。
PS:1950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校正式开学,初设航海指挥系和机械工程系。1950年12月19日,航海指挥系扩建为第一分校,机械工程系扩建为第二分校。1954年4月11日,第一分校和第二分校同时独立,第一分校组建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海军学校,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第二分校组建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海军学校,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校成立后,由于局势所限,在教师、学生的来源,及教育方式上,张学思将军与学校领导之间多有分歧。首先在教师的选拔上,张学思将军建议从三个方面解决海军学校教师的问题:一是从苏联聘请;二是从全国各高等院校招聘;三是从起义的国民党海军人员中挑选。对于张学思等建议,部分学校领导就明确表示不赞成,他们认为:“这不符合以工农为骨干,以陆军为基础的建军路线。”。
对于这个分歧,张学思将军认为:“强调以工农为骨干,以陆军为基础是正确的,但我们的建军路线还包括吸收大量知识分子和团结、教育旧海军人员,忽视后一点也是不对的,如果没有知识分子参加,我们是办不成学校的”,他认为要想办成海军学校,就要包容百家。
海军工程大学
其次,在教育方式上,张学思建议,海校应分二年制的速成班和四年制的普通班。但是,有些学校领导却认为搞成短期培训就可以啦!没必要花那么长的时间去培训。
最后,在学生的选拔上,张学思将军认为速成班学员应从大学理工科二年级以上的学生中选拔,以便早日学成毕业,满足当前海军所需;普通班学员则从高中毕业生中招考,以此方便进行全面性、系统性的培养,从而为海军的长远而计。而部分学校领导却认为不应该浪费宝贵的大学生资源,直接从军队中选出学员即可。
对此,张学思将军解释道:
“海军是一个技术复杂的军种,它要求具有高度的文化、专业技术水平的干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来全军都要高度现代化。海军学校不办则已。办就要正规化、现代化,绝对不能低于一般高等院校的水平。我们看问题要有战略眼光,训练班式的学校只能应付当前的急需,不能解决长远的问题。”。
之后,当问题反馈到党中央时,毛主席、周总理等人都明确表示赞成张学思将军的建议,周总理还就学生的来源问题进行更为具体的批示:"再从起义人员中选一些政治可靠的青年分子入普通班与速成班,然后才能鼓励来者,望注意。"。
就这样,在党中央领导和张学思将军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校逐渐步入正轨,为新中国的海军源源不断地提供新鲜的血液。从这里走出来的海军人才,奠定了中国海军强盛的基石,是他们的不懈努力,最终造就了今时今日强大的中国海军。
1955年,张学思被授予少将军衔。
1970年5月29日,张学思将军因病逝世,终年54岁。
谨以此文致敬开国元勋张学思将军。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正因新中国有太多太多像张学思将军这样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功臣,才有我们今时今日幸福安定的生活。
